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大宋的天空 第一百二十八章 封禅泰山

作者:墨尚花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4-16 09:53:55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


随机推荐:大明修仙聊天群 澳洲崛起录 疯狂小县令 蜀国 超时空史记 大秦:让你修长城你把匈奴灭了? 落难情缘 从赘婿开始拯救大明帝国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却说真宗赵恒好大喜功,爱慕虚荣,被王钦若「城下之盟」一盆冷水,泼得一蹶不振,郁郁寡欢,怏怏不乐。

    当初拒绝采纳寇準「抗辽可保百年无事」之策,竭力主张签订这「城下之盟」的正是真宗本人。

    《澶渊之盟》,不是功反倒成了过;不是荣耀,反而成了标示君王昏庸无能的耻辱柱,这让真宗如何释怀?

    虽然扳倒了寇老西,王钦若侥幸赢回一局,但他的心里也打鼓,「皇上这儿还气着呢,弄不好,自己的下场也好不到哪儿去!」王钦若的心里急速地盘算着。

    没了寇凖的早朝,稍微显得有点冷清。

    一天下朝,真宗叫住王钦若,询问雪耻之策,真宗道:「朕现在该怎么办?」

    王钦若当然知道真宗是因惧辽求和,才签订这城下之盟的,他决定以进为退,故意说道:「陛下以兵取幽蓟,乃可刷此耻也!」

    这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一听说又要出兵,真宗连连摆手,道:「河北的百姓刚免了战争之苦,朕哪忍心再让他们遭受战乱之苦呢?还有没有其他良策?」

    王钦若知道真宗没这个胆儿,沉吟片刻,又道:「君临天下,再没有比封禅可以镇服四海、夸示戎狄的「大功业」了。」

    真宗点头,「这个好!」

    王钦若道:「自古封禅,得有「天降祥瑞」出现才行。」

    太宗赵光义当年也想封禅,结果刚一宣布,皇宫就走了水,好好的乾元殿和文明殿先后烧成了一堆瓦砾。太宗认为这是天象示儆,立即罢了封禅的念想。这事,王钦若心里肯定清楚,他不动声色地说出「天降祥瑞」这一条件,也是想试探一下真宗。

    真宗一听「封禅」,开始还一脸地兴奋,很快就变得忧郁不作声。

    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天高不可及于泰山。

    《史记》云:「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凡「受命于天」的皇帝,为答谢天恩,是要到最能接近天神的泰山之巅,堆土砌台垒坛,增泰山之高以祭天,表示自己所有的功绩,都是上天所赐,功归于天。

    随后再到泰山脚下,接近地祗的梁父、社首等小山丘设坛祭地,表示厚上加厚,福广恩厚以报地。

    一代帝王封禅泰山,被视为国家鼎盛、天下太平的象征,皇帝本人也俨然成为「奉天承运」的「真龙天子」,青史留名。

    这就是历代帝王狂热追求泰山封禅的原因。

    但是,封禅泰山不是谁都有资格的,它是要具备三个条件的:

    一是完成国家大一统;开国之君,易姓而王,致太平,可以告天地神祇。比如秦皇汉武,都曾经到泰山封禅,以此来证明自己拥有统治天下的天命。很多伟大的帝王,比如唐宗宋祖,都很低调谦逊,没有封禅。

    二是非开国之君,政绩斐然,天下太平,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比如唐高宗和唐玄宗,唐高宗继承了父亲唐太宗的辉煌基业,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

    三要有祥瑞出现。

    真宗赵恒承伯父和父亲的馀绪,经济上虽然一直在发展,但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建树不大。尤其在安定北方边陲方面,「澶渊之盟」又被大臣认为是耻辱,不是光荣。

    一无战功、二无国喜,去封泰山、禅梁父,真宗未免显得师出无名。

    王钦若知道真宗是怎么想的,他接着又道:「「天瑞」安可必得,前代盖有以人力为之,古时所传「河出《图》、洛出《书》」,兴许是圣人以神道设教,未必真有此事!」

    王钦若告诉真宗,这「天降祥瑞」不是说要就有的;前代所谓的「天瑞」,很多也是人为搞出来的,只不过人主把它当成真的,帮它洗白,昭示天下,就成真的了。为了使封禅能名正言顺地进行,想得「天瑞」又有何难?造呗,想要多少,造多少就是了。为了取悦皇上,王钦若这是赤裸裸地教真宗造假。

    人造「祥瑞」也是「祥瑞」,真宗心中豁然开朗,紧绷的面容,顿时舒展了许多,而且还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但是,真宗从心里面也不完全相信古人会假造祥瑞,这天下朝,真宗前往秘阁,他要找右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杜镐问问。杜镐博闻强记,读书破万卷,人称「杜万卷」。

    真宗道:「杜学士学富五车,古代所谓河出图、洛出书,果真有这种事吗?」

    「镐老儒,不测其旨。」杜镐不能推测真宗是几个意思,便含糊其辞,随意应付道:「这不过是圣人以神道设教罢了。」

    杜镐是个老儒,说话有分量,真宗听杜万卷这么说,心中更是充满了底气。

    打这之后,真宗和王钦若便开始在一起筹划封禅这件「大功业」。虽然贵为天子,说一不二,但是真宗心里明白,要想封禅顺利进行,必须先摆平一个人,那就是宰相王旦。

    ◆贿赂宰相

    王钦若因「天性邪险,善附会」,深得真宗宠信。人以类聚,物以群分。王钦若的身边,当然也围绕着一批鬼头鬼脑的女干邪之辈,比如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珪之流。

    此五人,身居宰辅高位,搬弄是非,中伤同僚,使同僚惧怕,「女干邪险伪,诚如圣谕」,为人所不齿,在当时被称为「五鬼」,王钦若被称为「五鬼」之首。

    当老鬼王钦若把真宗想要封禅的意思说给他们听,这***佞鬼徒,顿时炸开了锅,开始日夜谋划,极力促成此事。

    景德四年(1007)年11月,殿中侍御史郑湘,上书真宗,请求皇帝封禅泰山。

    真宗心里面就是再想去封禅,也要有大臣们的支持才行,民主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皇帝也不能搞一言堂,民主不民主,样子还是要装装的。

    寇凖罢相后,补位宰相的是王旦。王旦虽说没有寇凖的勇气和魄力,施政手段也十分温和,不敢「稍夺君权」,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王旦还是拿捏得住的。

    王旦道:「封禅礼,旷废已久,若非圣朝承平,岂能振举?」

    跟当初设想的一样,封禅这事,王旦果然反对。

    真宗听后不语,过了片刻,蹦出几个字,道:「朕之不德,安能轻议。」不能轻议,那就从长计议吧。

    下朝后,王钦若立即去了王旦府,向他挑明真相:「封禅这事,出于圣意,你王大人身为宰相,应该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

    王钦若的一席话,王旦消化了半晌,最终点头答应不再反对封禅。王钦若回报真宗,真宗大喜,第二天就召宰相王旦进宫饮宴。

    当晚,君臣二人相谈甚欢,宴毕,真宗命人端出一把黄金壶出来,赐予王旦。

    真宗道:「此酒极佳,你回去之后与妻子家人共同享用吧。」

    王旦谢恩,回到家中,打开一看,顿时傻眼了,这哪是什么美酒,分明是一壶的黄金珠宝。

    史载:「(帝)遂召旦饮,欢甚,赐以尊酒,曰:「此酒极佳,归与妻孥共之。」既归发之,皆珠也。由是凡天书、封禅等事,旦不复异议。」

    皇帝对自己都这样了,王旦收也不是,不收就是死罪,甚是尴尬。

    皇上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王旦他心知肚明,这一壶珠宝就是皇上给的封口费。之后凡是天书、封禅等事,他王旦只能装糊涂,无论如何不能再有异议了。

    老鬼王钦若或许想不到,他的一句阿谀奉承,能把个咸平盛世搅动得怨声四起、烽火重扬,天下动荡。

    ◆有字天书

    白天的事儿还没忙完,夜就深了,梦也开始上场了。

    景德四年(1007)十一月的一天夜晚,真宗批奏折批得头昏,刚睡下,突然发现整个房间都亮了起来,就见一位星冠绛袍的神人从天而降,对真宗说道:「一月三日,应在正殿建黄箓道场,到时会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勿泄天机!」真宗正要回话,神人突然间就消失不见,真宗惊起,立即用笔将此事记录下来。

    第二天上朝,真宗将梦见老神仙要降天书给他的事情,告知众臣。这是大大的好事,群臣纷纷出列表示祝贺。

    为了迎接天书的到来,真宗下令,从十二月一日起,开始蔬食斋戒,在朝元殿设下道场,日日焚香,恭候天书的降临。

    整整一个月的恭候等待。

    景德五年(1008)正月初三,早朝。城皇司来报,称「有黄帛曳左承天门南鸱尾上」。城皇司说在左承天门南的屋脊「鸱尾」上,发现黄帛布高悬其上。

    真宗立即派遣中使去察看,中使回报:「确是如此,左承天门上挂有一黄帛,约两丈多长,并裹着书卷,这应该就是神人说的天书!」

    「陛下大功大德,感召天书降临,可喜可贺!」王钦若、王旦率先出列,向真宗表示祝贺,群臣再拜称贺,山呼「万岁」。

    真宗立即率百官步行至承天门,对「天书」行礼,派两名内侍恭恭敬敬地将「天书」取下。宰相王旦跪拜,接过「天书」,跪献真宗。真宗拜受,放到乘舆内,步行至建元殿黄箓道场。

    黄帛裹着书卷,用青丝缠着,封口有虫鸟篆。真宗命枢密院长官陈尧叟当众启了封口。

    帛布上书:「赵受命,兴于宋,付于恒(真宗名恒);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二十一个大字,是说大宋承天应运,天命长久。

    另有黄色字条「天书」三篇,第一篇赞扬真宗能以至孝之道继承大业;第二篇告谕真宗要清净简俭;第三篇说宋朝的国运必能昌盛绵长。

    真宗命知枢密院事陈尧叟当众宣读,后依旧原样包裹起来,放置在预先准备好的金柜中,收藏于机要库。

    真宗恭恭敬敬地上了三支高香,感谢上天,又派官员祭告天地、宗庙和社稷。

    随后,真宗在崇政殿设斋宴,款待百官,接受众官朝贺。

    ◆好戏开场

    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天书」出现,封禅顺天意应人心,成了当下的头等大事,理所应当,名正言顺,反对无效。

    第二天初四,早朝,群臣再次拜贺,真宗龙心大悦,接连下了数道诏令:大赦天下;宣布改年号「景德」为「大中祥符」;左承天门因为「天书」降临,宣布将此门改为左承天祥符门;真宗再次赐宴百官,给群臣「加恩」赐赏;特许京城百姓大吃大喝三日以示庆祝,赐予京城百姓美酒。

    初五,皇宫上空出现「紫云」,如龙凤之形,覆盖宫殿。

    王钦若、陈尧叟、丁谓等人开始为封禅大搞一波操作,引领京城街头巷尾舆论导向。什么「河出图,洛出书,景星明,庆云现,甘露降,膏雨零,凤凰集,麒麟游,蓂荚发,芝草生,海无波,黄河清……」种种祥瑞频现。

    各地纷纷上书朝廷,出现彩云、风调雨顺、禾生双穗、地出甘泉、奇禽异兽等等。一时之间,举国上下皆谈「天书」「祥瑞」。

    大中祥符元年(1008)三月十三,兖州父老吕良等一千二百八十七人「诣阙」***,请求真宗封禅泰山。

    吕良道:「国家受命五十载,天下太平

    ,五谷丰登,现在又天降祥瑞,正该封禅,以报天地。」

    真宗心里开心舒坦,嘴上却是另外一套说辞:「泰山封禅,沿途要修建行宫,整饬道路,耗费太多,朕不忍心加重百姓负担,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王旦、王钦若等人纷纷出列,劝谏真宗,要顺应天意民意,封禅泰山。真宗再次推辞不允,然后下令重赏了吕良等人。

    王钦若找了一个外国商人,进献玉圭,说这个宝物是中国圣君封禅的时候才配使用的礼器。

    之后,兖州知州邵晔又亲率官员及诸道贡举之士八百四十六人诣阙陈请;

    宰相王旦为顺应「民意」,也带头组织文武百官、诸军将校、州县官吏、僧人道士、番邦首领、耋寿父老等二万四千三百余人,连续五次联名上表,请求真宗封禅。

    请求真宗封禅的声势越来越大,呼声越来越高,戏也越演越热闹。

    四月初一,皇宫内又出现了第二份「天书」,内容与前一份「天书」相同。

    群臣又奏请封禅,真宗这才顺水推舟地答应下来,他把负责财务的三司使丁谓找来,落实经费问题。

    封禅泰山,百官随行,后宫的嫔妃们也会跟着凑热闹,这一路人吃马喂、外带赏赐发红包的,花销一定是个天文数字。

    丁谓和王钦若整天搞在一起策划封禅,早就准备好了说辞。他拍着胸脯告诉真宗,经费没问题,早就准备好了,随时可以调用。

    为让皇帝了解财政状况,丁谓特意将历年收支数据编成《景德会计录》,与封禅大典的经费预算一起上报,真宗大悦。

    经费有了着落,真宗就放心了。他正式下诏,昭告天下,十月行事,前往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行程敲定下来,真宗决定亲自挂帅,成立一个封禅大典筹备委员会。

    派遣官员告祭天地、宗庙、社稷、太一宫及在京的祠庙、岳渎诸神灵;命翰林院、太常寺,研究制定封禅所需的礼仪制度。

    任命宰相王旦为封禅大礼使,知枢密院王钦若为经度制置使,参知政事冯拯为仪仗使,知枢密院陈尧叟为卤簿使,三司使丁谓负责计度财用;

    引进使曹利用、宣政使李神福修行宫道路,皇城使刘承珪等计度发运;直集贤院宋皋、内侍郝昭信等,负责修缮或者新建泰山封禅坛、圜台等。

    在行宿的安排上,诏命以行宫侧官舍、佛寺为百官宿顿之所;调兖、郓兵充山下丁役。

    封禅大典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全国各地也不断传来「祥瑞」的喜讯,就比如说太行山上长出一颗巨大无比的灵芝,长白山的天池上有仙鹤云集。

    封禅大典越来越近,六月初,真宗派王钦若为打前站的先行官,赴泰山筹办封禅具体事宜,并命他继续搜集有关祥瑞的讯息。

    王钦若一到乾封县(今山东泰安),便传回好消息:「泰山醴泉出,锡山苍龙现。」说泰山附近出现了苍龙,泰山上的王母池的水变成紫色,这都是百年未遇的祥瑞之兆。

    不久,王钦若又传回一个更劲爆的消息,泰山上也出现「天书」,这是大宋第三次出现「天书」。

    泰山脚下有一个叫董祚的木匠,在醴泉亭以北的树上,见到挂着一块黄帛,上面有字,但不认识,董祚便把黄帛交给皇城使王居正。

    王居正见帛上写着真宗的名字,赶紧报告王钦若。

    王钦若不敢怠慢,立即派人快马加鞭、日夜兼程,将「天书」送往京城。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好戏要唱双簧,真宗再次召见群臣道:「五月丙子夜,朕又梦见上次的神人说:「来月上旬,赐天书泰山」。朕密谕王钦若等,凡有祥瑞,即

    行上奏朕知。王钦若先奏称有醴泉出在泰山,有苍龙现于锡山,今天果然又得天书,正符合朕的梦兆。上天对朕这样眷佑,可谓特隆。惟朕自愧无德,恐不能仰答天庥。」

    真宗再次搞了个隆重的迎接「天书」仪式。

    宰相王旦率领百官跪拜迎接,将「天书」迎送到含芳园正殿。

    真宗拜受,仍命知枢密院事陈尧叟当众启封宣读,百官全部屏息静气,洗耳恭听。

    天书道:「汝崇孝奉,育民广福。锡尔嘉瑞,黎庶咸知。秘守斯言,善解吾意。国祚延永,寿历遐岁。」

    天书主要传达一个意思,那就是:善解吾意,去泰山封禅,确保国祚延永,寿历遐岁。

    为了封禅,真宗可算是不惜血本。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于是,真宗又是一番庆贺。

    三份「天书」,先后从天而降,催促真宗皇帝封禅。加上官方的大力宣传,大宋子民,上上下下,已经完全陷入了狂乱群迷的状态。

    大中祥符元年,年度最狂热的两个字就是「天书」「祥瑞」。

    皇帝有诏,凡是报告祥瑞的,都可以获得一笔不小的赏赐,这样的好事,谁不愿意干!大宋的百姓,寻找祥瑞,就好像到玉龙喀什河里去寻找和田玉,乌央乌央的。全国各地官吏,都是拼了老命的进献「祥瑞」。

    呈报祥瑞的快马,接二连三地奔赴京城。呈报的祥瑞也是五花八门,什么芝草、玉丹、嘉禾、瑞木,不一而足,眼花缭乱,只有想不到,没有报不到。

    小鸡不撒尿,各有各的道。真宗乐此不疲,百官狂热迷乱,商人浑水摸鱼,全都忙得不亦乐乎。

    为了供奉天书,真宗决定建造一个高规格的宫殿,取名玉清昭应宫,以示对神灵的敬重。

    知制诰王曾、都虞侯张旻,分别上书谏阻。但他们的奏折如石沉大海,估计早被真宗丢进垃圾篓了。

    我们再说说那个被真宗贬出京城的陕州知州寇凖。

    京城左承天门上出现黄帛「天书」,神仙都发话了:「赵受命,兴于宋,付于恒……世七百,九九定。」

    「都可以这么玩了吗?」寇凖有点怀疑人生。

    他当然知道这是老鬼王钦若导演的一场骗局,也猜出皇帝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是彰显「皇权神授」,为自己脸上贴金。

    寇凖倒要好好看一看,皇上这演得到底是哪一出?

    真宗泰山封禅的诏令一出,寇凖觉得自己东山再起的机会到了,他立即上书朝廷,请求跟着皇帝一起封禅泰山。

    此时正赶上陕州一带出现蝗灾,真宗想营造盛世大宋,老天一点都不给面子。真宗正为此伤透脑筋,寇凖的奏表就到了京城,奏表上说,皇帝天威浩荡,在他的辖区内,蝗虫都不与庄稼作对,通通「抱草而死」。

    这么离奇的「神话」,让真宗很受用。于是立即下诏,将寇凖调回京师,迁官为户部尚书。

    ◆惊动祖师爷

    为了彰显封禅的隆重和「君权神授」至高至上的神圣,真宗在泰山大兴土木。在泰山南麓,采用帝王宫城的式样,拓建岱庙,供奉东岳大帝。

    有一种基建,叫中国速度,中国人用速度和规模征服了全人类,被誉为「世界基建狂魔」。

    泰山庙宇的整个工期,只有三个月时间。真宗命人从全国各地抽调最好的工匠,齐聚泰山。上万人不分昼夜,大干快上,连轴转,这阵势,甚至惊动了中国基建的祖师爷。

    很快,岱庙的主殿天贶殿竣工了,工匠们等着监造官的验收。

    有人发现大殿东北角,有一根檐椽多出来半寸,这可怎么办?虽然只是小小的过错,但是也有杀头的风险,工头急得团团转,众人

    也都是面面相觑,无能为力。

    这时,有个白胡子老头站了出来。只见他手提着一柄斧头,走到檐下,看了看那多出来的椽子,抡起斧头,照着椽子砍了过去。不偏不倚,不多不少,正好将那多余的半寸檐头给削了下来。

    老头这一斧头,救了大家伙的命,人群顿时欢呼雀跃起来。大家光顾着高兴了,老头去哪儿了,等到工头回头再找人,早就没了踪影。

    岱庙修建,时间紧工期重。

    不久,白胡子老头又出现了,也没见他干什么活,就见他在工地上到处转悠。不过,有了上次飞斧砍椽头的精彩表现,很多人对他还是非常尊重。

    这天,老头吃完饭,对工友们道:「我也不能老是闲着,就做几把墨尺给你们用吧。」于是,老头就开始忙活开了,半晌功夫,就做了几十把墨尺,然后拿给大家伙用。

    墨尺这东东谁都会做,没啥稀罕的,很多人不屑一顾地接过来,随手向旁边一丢,没当回事。

    有位李木匠心很细,就收了起来。

    天贶殿的主体修建完毕,石匠们开始忙着铺台阶。

    一位石匠刚把一块石头凿方,「砰!」,另一位石匠的锤子脱把,飞起的锤头刚好掉落在方石上,砸去了一个角。

    铺台阶的石头都是有固定尺寸的,坏角的石头,肯定不能用了。石匠懊丧着脸,把砸坏的石头扔到一边。

    白胡子老头走了过来,一声不吭地把石块重新凿得方方正正的,抱着离开了。

    岱庙对门的郭铁匠,有个女儿,到了出嫁的年龄,由于郭铁匠置办不起嫁妆,闺女还待在家中。

    白胡子老头来到郭铁匠家,笑着对郭铁匠道:「郭铁匠,我给你闺女送嫁妆来了。」

    郭铁匠一看,来人是个白胡子老头,自己也不认识。见他怀里捧着一块方石,说是送给自己女儿的嫁妆,郭铁匠赶紧接过来。

    郭铁匠想请白胡子老头进屋喝口水,老头谢绝了,转身离开。临走时还不忘关照郭铁匠,一定要看好这块石头,不要弄丢了。

    郭铁匠心想:自己再穷,也不能拿块石头给女儿当嫁妆啊,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不过,他还是出于礼貌,感谢老头的厚爱。

    白胡子老头一走,郭铁匠就把石头堂前的香台边上,根本没把它当回事。

    没过几天,李木匠的墨尺线断了,就拿出白胡子老头给他的墨尺用。李木匠用墨尺在木头上划线,奇迹出现了,木头瞬间沿着墨线分成了两半。

    大家伙一见,太神了!纷纷去找自己丢掉的墨尺。打这以后,墨尺就有了一个高大上的名字叫「斩木剑」。

    有了白胡子老头的墨尺,省去好多锯木头的时间,工程进度突飞猛进。

    岱庙的台阶很快就要铺完了,都是清一色的大理石,到了最后收尾阶段,石匠们发现还缺少一块石头,翻遍了整个石料堆,也没找到合适的。

    工期催得紧,差一块石头无法竣工,这可把石匠们给愁坏了。

    这天,几位石匠在郭铁匠家院子里歇息聊天,突然发现香台子旁边有一块方方的石头,颜色对色,尺寸大小也合适。

    石匠们就想把石头搬走,郭铁匠的老婆不同意了,她一屁股坐在石头上,指着众人道:「这是俺家闺女的嫁妆,你们谁都不能搬,要想拿走也行,先拿钱来!」

    众人面面相觑,有人赶紧向工头汇报。工头得知,急火火地赶到郭铁匠家,一量这块方石,不大不小,刚刚好,正好用在岱庙台阶上。

    最后经过跟郭铁匠的老婆讨价还价,工头花了高价买走了这块石头。郭铁匠用这笔银子,高高兴兴地给女儿置办了嫁妆,心里面对白胡子老头自然感恩戴德

    。

    白胡子老头每次出现都给大家带来惊喜,好多人还想找白胡子老头帮忙做墨尺,不过,直到岱庙竣工,白胡子老头再也没出现,大家都觉得遇到了活神仙。

    白胡子老头到底是谁?至今都是个迷,然而工匠们心里头知道,能这么帮忙给力的,除了他们的祖师爷鲁班还能是哪位!

    三个月的时间,数万工匠建成了面积达到九万六千平米的岱庙一方建筑群。但见城堞高筑,金殿高耸,金瓦雕甍,飞檐翘角,周辟八门,四角有楼,廊庑环绕,庄严肃穆,气势恢宏。

    天贶殿是供奉东岳大帝的正殿,是整座建筑中规模最大的,是接受万民崇拜,至高神圣的殿堂。善男信女来此,不免诚惶诚恐,舍恶向善,当下皈依。

    ◆泰山封禅

    为了熟练掌握封禅的各种仪式,真宗在崇德殿,一遍遍地进行封禅的演习彩排,忙得不亦乐乎。

    礼官进谏道:「无帝王亲习之文,请圣上保重龙体。」

    真宗道:「朕以达寅恭之意,岂惮劳也。」务必亲力亲为。

    同时昭告天下,禁屠杀一个月。

    真宗自告庙后,即屏荤蔬食,自进发至行礼前,宣布禁止歌舞观听,以示虔诚。

    大中祥符元年(1008)十月初四,秋冬之季,真宗率文武百官、后宫嫔妃、三千铁甲班直禁卫军等封禅团,浩浩荡荡,开赴泰山。

    玉辂车载着天书,由四位金甲卫士护卫着,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赵恒头戴通天冠,身穿绛纱袍,乘坐辇车紧跟在天书的后面。人马行进,一路高奏凯乐,大张仪仗。

    沿途黄沙铺路,地方官吏全部出动,父老百姓夹道欢迎。

    真宗这回到泰山,没有选择走直线,而是先取道澶州,然后再拐向东。

    真宗这么做有他这么做的道理,谁都知道,上次真宗到澶州,是被寇凖等人胁迫来的。澶渊之盟又被称为城下之盟,简直是奇耻大辱。

    这一回是封禅泰山,真宗务必要给自己找回面子,扬眉吐气一把。

    王钦若又让沿途官员雇佣了许多「演员」,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为封禅造势,为皇帝助威,搞得天下震动。

    沿途州县迎进送出,百姓们欲一睹天颜,纷纷候在驿道两边,翘足观望,人山人海,热闹空前。

    真宗心里那叫一个美!

    经过十七天的长途跋涉,十月二十日,真宗一行终于到达泰山脚下。

    王钦若早已带领随行官员、地方乡绅,在道旁迎接圣驾,并献上灵芝三万八千余本。倒也亏他采办,真宗对其慰劳有加,当面褒奖了一番。

    这时,大风起兮云飞扬,天空一度阴云密布,连日不开。

    封禅队伍在山下停顿,真宗斋戒三日,臣子们也跟着一起茹素三天。

    二十四日,真宗与群臣起了个大早。

    知制诰朱巽奉玉册牒及圜台行事官,先行登山。

    真宗头戴通天冠、身着绛纱袍,乘金辂,备法驾,从孔夫子登临处出发,向泰山峰顶行进。

    宁王赵元偓,舒王赵元偁,卤簿使陈尧叟,随从护卫登山;卤簿、仪卫列于山下。

    皇帝登山,可不像一般人那样,自己个单独往上爬,从山下到山顶,每隔两步,都要安排了两名卫士帮扶,随时实施援手。

    道经险峻,真宗也只能降辇步行。

    挡在道路中间的大树,全部围以缯彩。从回马岭到天门路,山路峻绝。

    在上山省力方面,真宗动足了脑筋:「卫士皆给钉鞋,供奉马止于中路,」「人给横板二,长三尺许,系彩两端,施于背,膺选从卒,推引而上」。

    每名卫士背着两块横板,长三尺许,系彩两端,将皇帝和众官员,一阶阶,推引而上。

    大约申时,真宗一行二十四人,登上了泰山南天门。

    随行都累惨了,瘫倒在石阶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只有真宗精神抖擞,丝毫没有困倦之意。

    到了山顶御帐,真宗还兴致勃勃地游览了玉女泉以及唐高宗、唐玄宗封泰山的古碑。

    前一天晚上,山上大风撕裂帐帟幕,大风刮了一夜。等到真宗到达山顶,天气温和,纤罗不动。奉祀官点检在圆台演习,祥光瑞云,交相辉映。

    二十五日,封禅礼仪正式举行。

    祭坛圆形,周长五丈,高九尺,暗合「九五之尊」,青色,意为「东天青帝」,为上古第一真神。

    设昊天上帝位于圆台,奉天书在坐在左边,太祖、太宗配享西北侧向。

    「前祀之夕,阴雺风劲,不可以烛。」

    此时天蓝如洗,风清云淡。「及行事,风顿止,天宇澄霁,烛焰凝然」,众人欢心雀跃,真宗认为这是神灵保佑。

    真宗头戴冕冠,穿衮冕服,升台奠献。

    圆台立黄麾仪仗,山上山下的神坛,都准备好柴火。

    浩浩元精,无臭无声。临下有赫,得一以清。

    备物致享,荐兹至诚。泰尊奠献,夙夜齐明。

    礼仪要进行三献、读玉册、封金玉匮、阅视等程序。

    宰相王旦在旁跪读玉册、玉牒文字。

    玉册文曰:「嗣天子臣某,敢昭告于昊天上帝:臣嗣膺景命,昭事上穹。昔太祖揖让开基,太宗忧勤致治,廓清寰宇,混一车书,固抑升中,以延积庆。元符锡祚,众宝效祥,异域咸怀,丰年屡应。虔修封祀,祈福黎元。谨以玉帛、牺牲、粢盛、庶品,备兹禋燎,式荐至诚。皇伯考太祖皇帝、皇考太宗皇帝配神作主。尚飨。」

    玉牒是天子写给天帝的文书,请求天帝保佑自己长生不老,帝祚永存,原来都是秘而不宣的,唐玄宗封禅泰山时曾说:「朕今为民祈福,无一秘请」,遂将玉牒书示众。

    前有车后有辙,真宗的玉牒也只能示众,文曰:

    「有宋嗣天子臣某,敢昭告于昊天上帝:启运大同,惟宋受命,太祖肇基,功成治定;太宗膺图,重熙累盛。粤惟冲人,丕承列圣,寅恭奉天,忧勤听政。一纪于兹,四隩来暨,丕贶殊尤,元符章示,储庆发祥,清净可致,时和年丰,群生咸遂。仰荷顾怀,敢忘继志,佥议大封,聿申昭事。躬陟乔岳,对越上天,率礼祗肃,备物吉蠲,以仁守位,以孝奉先。祈福逮下,侑神昭德,惠绥黎元,懋建皇极,天禄无疆,灵休允迪,万叶其昌,永保纯锡。」

    随着山上仪式的进行,山下的官员也开始在岱庙奉祀泰山神、五方帝以及诸路神仙。

    真宗饮福酒,王旦跪倒称颂道:「天赐皇帝太一神策,周而复始,永绥兆人。」

    接着,宁王赵元偓亚献,舒王赵元偁终献,三献礼成。

    王旦亲自将玉册、玉牒放进金匣、玉匣,再用金屑、***和成的泥把金、玉双匣封固,放入事先修造好的石函中。

    史载:「封䃭讫,紫气蒙坛,黄光如帛,绕天书匣。」

    真宗圆满地给他的荣誉老爹「天帝」,诵完祭文、汇报完工作。至此「东封泰山」祭天礼成。

    宁王、舒王、宰相王旦率领所有参与封禅的人,向真宗庆贺告成之功。

    山上点燃柴火,山下看到山上火起,也同时点燃柴火。山上山下,文武官员、士卒、百姓,一起山呼万岁,声震山川,响彻云天。

    大宋皇帝傲立山巅,念天地之悠悠,前有古人,后无来者,顾盼生欢,自以为

    一世之雄!

    真宗当天下了玉皇顶,驾临奉高宫,百官在谷口迎接。

    当王钦若费劲九牛二虎之力,读完上千字的贺词,文武百官、看热闹的老百姓,观者塞路,欢呼动天地。

    封禅大典,封为「祭天」,禅为「祭地」。

    二十六日,真宗在社首山举行「禅地祗」的仪式。奉天书升坛,以祖宗配,仪式过程跟封泰山大抵相同。

    社首禅地仪式结束,封禅大典至此大功告成。

    第二天,真宗穿衮冕服,在封禅坛上的寿昌殿接受朝贺,诏令大赦天下。

    文武百官,晋级加薪,减免赋税,改泰山所在地的乾封县为奉符县;

    加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帝」,泰山女神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诏令泰山七里内严禁樵采。

    至此,真宗开始恢复正常饮食,不再斋戒,在穆清殿大宴群臣,在殿门赐宴泰山父老。

    真宗在泰山顶大观峰观赏过唐玄宗的《纪泰山铭》,此次大典告成,少不得也要刻石纪功,立石纪德。

    皇帝亲自撰书《登泰山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命人摩勒岱顶大观峰,又立碑山下,以纪封禅盛典。

    ◆曲阜祭孔

    曲阜在泰山之南,与泰山毗邻,这里是孔夫子的老家。

    孔子第四十六代嫡孙,十一岁的孔圣祐,就在此次封禅的陪位官员中。

    「前任封禅的帝王们,真是考虑欠佳,都到山东了,怎能不祭孔?祭天祭地祭人,「天地人」三才俱全,这才能算做完美。」

    真宗再一次地为自己的聪明才智点赞。

    大中祥符元年(1008)十一月一日,在孔圣祐的陪同下,真宗带着妃嫔和文武百官一行,驾临曲阜。

    真宗亲撰《玄圣文宣王赞》曰:「立言不朽,垂教无疆。昭然令德,伟哉素王。人伦之表,帝道之纲。厥功茂实,其用允臧。升中既毕,盛典载扬。洪名有赫,懿范弥彰。」

    在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的万仞宫墙内,真宗虔诚地祭拜了孔圣人和他的父母。

    史载:「内外设黄麾仗,孔氏宗属并陪位,帝服靴袍,行酌献礼。」

    加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追封孔子父叔梁纥齐国公,母颜氏鲁国太夫人。

    宰相等官员也跟着拜祭了孔夫子的七十二弟子。

    真宗给孔夫子的七十二弟子们也加官晋爵,颜回为国公,费侯闵损等九人为郡公,成伯曾参等六十二人为侯。

    之后,真宗又来到孔林,降舆乘马,至文宣王墓,设奠再拜。

    「观其墓久之,又御北亭,召从臣观古碑。」

    真宗还有些意犹未尽,对陪同的近臣道:「朕虽然在追谥中加封了孔夫子的王爵,但是「封王」不是朕首创的,而是唐玄宗,朕能不能超过他,追谥孔子为帝呢?」于是,便命令随行的有司查典问据。

    王旦闻听,吓了一跳,上前进言道:「孔子是周朝的臣民,周无帝号,周朝国君也只是个王,怎么能加封孔子为帝呢?」

    真宗觉得有理,这才作罢。

    擢升孔圣祐为太常寺奉礼郎,近属授官、赐出身者六人。赐银二百两、绢三百匹,以充奉祠庙。阙里孔氏,可谓沐浴祖荫、备极宠渥。

    完成祭孔盛典,真宗总算尽兴,宣布回京。

    ◆接受尊号

    「帝之巡祭也,往还四十七日,未尝遇雨雪,……鼓吹振作,观者塞路,欢呼动天地。」

    大中祥符元年(1008)十一月二十日,真宗一行回到京师开封。

    二十八日,真宗在含光殿大宴文武,庆贺封禅成功。

    大臣们一致建议,给真宗上尊号「崇文广武仪天尊道宝应章感圣明仁孝皇帝。」

    封禅泰山,又完成祭孔,老天这么眷顾,臣子这么给力,真宗想想,好像找不出自己不接受的理由。

    十二月初五,真宗驾临朝元殿,接受「尊号」。

    封禅大典落下帷幕,为迎合真宗赵恒,群臣们争相献颂赞,奏符瑞。

    史载:「帝自东封还,群臣献贺功德,举国若狂。」

    三司使丁谓上《封禅祥瑞图》及《大中祥符封禅记》;

    集贤校理,大宋才子天团成员之一的晏殊献《河清颂》。

    晏殊,字同叔,江西抚州临川人,生于太宗淳化二年(991)。七岁能属文,人称「神童」,声名远扬。景德元年(1004),江南按抚张知白听闻后,将其以神童的身份推荐给朝廷。

    景德二年(1005),真宗赵恒召十五岁的晏殊,与进士一千余人一同参加殿试,「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

    一千人中最少年。如此才情,晏殊自然得到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

    大中祥符元年(1008),真宗东封泰山,十八岁的晏殊被调为光禄寺丞,再任集贤校理。

    《河清颂》云:「黄河水清,沧海波平;河清海晏,时和岁丰……」,真宗阅毕,喜得眉飞色舞,连连称妙。

    皇帝龙心大悦,亲书一篇《奉天庇民述》,颁示群臣,群臣又歌颂了一番。

    又诏王旦撰《封祀坛颂》,王钦若撰《社首坛颂》,陈尧叟撰《朝觐坛颂》,继续为自己歌功颂德。

    天下有五岳,加封了东岳泰山,其它几岳山神也不能冷落了。要做就做最好,要做就做到极致。真宗下诏,封五岳山神为帝。

    东岳泰山山神加封天齐仁圣帝,中岳山神加封中天崇圣帝,西岳山神加封金天顺圣帝,北岳山神加封安天元圣帝,南岳山神加封司天昭圣帝。

    五岳大帝的名号,自此在民间流传开来,各地陆续出现祭祀五岳山神的「岳庙」。

    此次泰山封禅,耗费国库八百三十余万贯。

    宋代一贯等于一两白银,等于一千文铜钱,折合当下就是三百多元;八百万贯,差不多就相当于三十多亿人民币。

    「天书」使真宗赵恒实现了封禅的愿望,事实上却是一场劳民伤财、自欺而不能欺人的恶作剧。

    由于伪造「天书」的恶劣影响,封禅这一歌颂帝王功绩神圣庄严的祭祀制度,至此戛然而止。或许后世帝王一想到「天书」就呕吐,不齿与宋真宗之辈为伍,赵恒也光荣地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封禅泰山的皇帝。

    因为自己一个人的行为,终结一个制度,终结一个时代,宋真宗赵恒也算是活出圈了。

    之所以要祭天封禅,这么折腾,最冠冕堂皇、最高尚的目的那就是夸耀于四邦,显示中华乃首善神眷之地,太平盛世,物华天宝,兵强马壮,不可一世。理当万国来朝,不可侵犯。

    趁着东封的热乎劲儿,很快又有人提出西封。

    不过这时,刚刚封禅泰山的地界兖州发起大水,徐州也出现水患;江、淮等地出现百年难有的干旱,无为遭了风灾,金陵又起了大火。

    全国各地出现灾情的折子接二连三地上报京师,灾情就是生命,也是上天的预警。真宗再想粉饰太平,佞臣五鬼之辈再会制造一些祥瑞的假象,纸终究包不住火。

    接二连三的灾情,纷至沓来的告急文书,真宗只得暂缓西岳封禅。

    大宋这边又是天书,又是祥瑞,又是封禅的,搞得不亦乐乎;接下来又是泄洪,又是救火,又是抗旱的,忙得不可开交。

    大宋的同盟国

    ,大辽这边,却是另一番景象。

    那位与大宋血战三十七载,一生走在命运巅峰,操劳一世,风光一生的大辽国萧太后萧绰,却已经身心俱疲,油尽灯枯,强弩之末。

    她死之前,与她的大姐萧胡辇火并,战而胜之,斩草除根,给她的儿子消除了隐患。有诗为证:

    应天逝去有承天,铁血红颜萧燕燕。

    孤儿寡母安社稷,睿智巾帼定乾坤。

    三通阵鼓催战马,一羽弯弓射天狼。

    卅年渴饮刀头血,稳居燕云十六州。

    司晨虽说分牝牡,裙钗也能胜儿男。

    力挫南军息狼烟,干戈玉帛化澶渊。

    兴旺契丹千秋术,人称辽版武则天。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