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贞观无太子 卷四 风起高原 卷五 第550章 一人死,天下惊!

作者:赴醉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5-05 17:41:11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


随机推荐: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神朝之主,从觉醒万族绝色图开始 诗仙小贵婿 开局请编洪武大典,老朱乐崩了 超级皇婿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当太子 大宋医相:开局和李清照私定终身 莫道娇娇不销魂,世子扶腰倒插门 

    听到李承乾这话,众人也是一惊,尤其是长孙冲,神情更是一紧……

    不过再一琢磨,李承乾说的是不满意,倒不是不同意,众人也就松了口气。

    李承乾倒也不在意这些,继续说道:“我大明这些年,一直在大力发展商业和工业,你们是不是忘了,我大明的农业和畜牧业这些年的进展却是极其缓慢?

    很显然,诸位都吃到了工业的红利,所以大力兴商,重工。

    却在不知不觉间,忽略了农业、畜牧业、以及教育业。

    这合适么?

    兴商重工不是为了打压农业和教育。

    若是如此,和大唐有何区别?

    如今的大明就像一个木桶,而农业、工业、教育、商业、畜牧业等等,都是这个木桶上的一块木板。

    而这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的不是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最短的那块。

    这也是大唐如今的困境,怎么,难道我们也要效仿大唐不成?”

    这两年,大明虽然在农业和畜牧业上也有所投入,但总的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

    如今的大明,与其说过分依赖大唐这个最大的下游市场,还不如说,太过于依赖商业模式了。

    当然,这和大明的国情也脱不开关系。

    而群臣闻言,也是点了点头,李承乾说的东西,通俗易懂,对他们来说,理解起来倒不是多大个问题。

    “殿下所言甚是,农业和畜牧业的确需要得到重视。”普西偌点了点头,说道,“之前微臣也想过,要不要趁着枯水期的时候,清理河道。

    这对农业和畜牧业也都算一个助力,只是如此的话,所耗费的国帑怕是不在少数。”

    “无妨。”李承乾闻言,大手一挥道,“既然爱卿有此想法,那就去做,至于说耗费国帑,哼,赚钱的目的,本就是用来花的!

    怎的,存放在库房中还能下崽不成?

    只要是利国利民的政策,本王岂会吝啬?

    而且,此番清理河道,清理出来的泥沙可以直接用于工部正在主持修建的驰道,说起来,这时候清理河道才是最好的选择。

    对了,工部也准备一番,着手修建一条德阳直达长安的驰道,这个工程倒是不用着急,慢点修就是,嗯,具体的交代明日本王再与伊尚书细说。”

    “微臣领命。”伊原锡早就知晓这事儿,当即也就躬身领命。

    李承乾继续说道:“本王之所以说这些,并不是说大力发展工商业不对,而是一个健康的国家,在各方面都应该是均衡的。

    若是有一处短板,就容易被人抓住机会,攻破我们这块短板。

    如今的大唐,就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一听李承乾这么说,众人立马躬身道:“殿下所言甚是。”

    李承乾继续说道:“还有一个问题,我大明如今虽然立国了,但说起来,我大明至今连本国的货币都没有。

    不管是民间的买卖,还是官方的交易,除了最原始的以物换物以外,更多的时候,我们还是用着大唐的铜钱。

    这对我大明的商业发展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劣势。

    也就是如今长安的那些老狐狸还没意识到掌控货币的恐怖之处,若是让他们意识到了,我大明的工商业在一夕之间,就有崩塌的可能。”

    对于这一点儿,李承乾也是琢磨了很久。

    “可我大明缺少铜矿。”这会儿,就连伊原锡都摇了摇头。

    他主工部,大明有多少矿产,他比谁都清楚。

    李承乾却是摇了摇头,道:“为什么一定就要铜矿呢?难道说,大唐用铜钱,我们就也要用铜钱?荒谬!

    货币的本质是用来流通交易,是为了方便百姓的!

    其实是什么不重要,铜钱也好,铁钱也罢,哪怕是用纸钱也不是不可以。

    重要的是大家认可!

    如今大家认可铜钱的价值,那是因为铜钱产量低,相同的,铜钱本身也相对保值。

    说到底,是大家都认可,也信任铜钱。

    换句话说,我们要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和信任,就是印刷纸钱也不是不行。”

    听李承乾这么一说,众人都愣了一下,这殿下该不会是真的想印制纸钱吧?

    一瞬间,众人都有些不敢置信。

    李承乾见他们这反应,倒也没有意外,毕竟世界上最早的纸钞还是宋朝才出现的交子。

    就这,都是几百年后的事情了。

    李承乾这会儿提出纸钱的概念,还是太过于超前了。

    “货币的本身的价值,终究还是取决于老百姓的信任。”李承乾说道,“当然,如果我们直接推出纸币,还是会有不小的阻力。

    但不是说没有办法。

    如今我大明各家商号随着长明物流必将遍布天下。

    在此时,我大明众多商号若是联名推出一批纸质代金券,想必还是能得到认可的。

    而且,纸币本身就具有它本身的优势,比如便于携带。

    就好比大唐那些商贾想来我大明采买,每次都得大车小车的拉上不少的铜钱。

    一来耗费不少,二来也平添了许多风险。

    若是纸币,那这个问题就好解决多了。

    当然,想要让我们的纸币得到天下人的认可也没那么容易就是。”

    “殿下,推行纸币不难。”契苾何力说道,“可如何防伪才是重中之重,据微臣所知,大唐的铜钱都有不少是民间私造的。

    就连大唐朝廷都难以杜绝这个情况。

    更何况纸币?

    而且,纸币成本太低了,若是今后我大明缺钱,疯狂印制纸币,那必定会引发动荡!”

    这玩意儿对于大明来说,真就是无本买卖,谁人还不知大明盛产纸张啊?

    其余人闻言,也是点了点头,这才是他们担心的。

    “这些本王也思量过。”为了推行纸币,李承乾可是做足了准备的,当初推动长明物流就是为了给推行纸币做的最后一次铺垫。

    这会儿,听众人这么说,李承乾也就讲解道,“关于防伪的事儿,你们倒是不用担心,这一点儿本王已经有了安排。

    至于说如何防止纸币失控,本王也有思量。

    目前而言来说,最好的方法自然是金本位。

    通俗点儿说,就是以我们现存的金银铜钱的量,来发行纸币。

    超过一定比例,禁止发行纸币,以此来确保纸币的价值。

    同时,户部再以大明的名义,开办一家银号,姑且称之大明银号。

    此银号可以任何时候将纸币兑换成金银铜钱。

    同时,银号开房存取、借贷功能。

    每个人都能通过个人信用及其资产抵押,从银号拆借资金。”

    “这不是放印子钱吗?”长孙冲闻言就是一愣。

    在大唐,那是只有黑了心的家伙才会干这种缺德勾当的。

    “不,完全不一样。”李承乾摆了摆手,道,“大明银号可不是那些放印子钱可比的?放印子钱的是为了牟利,而大明银号的拆借是为了帮助商贾和百姓度过一时的难关。

    所收取的利息虽未商定,但年利怎么也不会超过本金的一成。

    相反,若是商贾和百姓将钱存入大明银号,大明银号也会按照每年给其结算利息。”

    一年一成利?

    众人一听,倒也点了点头,这个一成利真不多,尤其是在这个以日计算利息的时代,这个利息真的很良心了!

    这一日,李承乾和大明的这些官员足足商议了一整天。

    而也是从这一天开始,大明开始进入了真正的飞速发展!

    ……

    ……

    ……

    光阴似箭,时光荏苒。

    一晃就是贞观十一年了。

    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大明王廷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

    自从当初那次小朝会之后,大明王廷确定了自己的发展基调。

    以工业、农业、商业、教育业和畜牧业等为主大力发展己身。

    同时经略西域和吐蕃。

    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大明王廷的商队几乎遍布西域诸国,不敢说百分百能掌控西域诸国的市场,但是掌握一半的西域商业秩序,还是勉强能做到的。

    同时,大明王廷暗中还扶持了龟兹、高昌等国。

    这也使得,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这些得到大明王廷特别扶持的国家日益强盛,并且渐渐有了吞并周遭各国的狼子野心。

    只是因为大明在侧,他们一直不敢贸然行动。

    至于被大明侵占的市场份额,呵呵,他们还真没在意。

    而大明的商铺,也在过去的三年真正的做到了遍布天下,据不完全统计,如今由大明户部所直接或间接掌控隶属于大明朝廷的商铺,已经有数千家之多。

    其足迹遍布大唐和西域,最远的,据说都已经开到了大食国!

    而大明众多商铺推行的代金券,在经过了市场上一年的探索和摸索之后,大明银号也终于正式推出了蓄谋已久的纸币。

    虽然如今才推行了半年,认可度和接受程度还不算高,但所有人都知道,这终究只是时间问题。

    没办法,与其说大明是用信誉和积攒的黄金白银来为其背书,还不如说是大明在用数以千计的店铺为其背书。

    因为在大明推行了纸币以后,大明系的所有商铺拒绝金银铜钱结算,而唯一接收金银铜钱的只有大明银号。

    除此之外,工部在过去的三年也是在大量的修建基础工程,没办法,那个后世而来的家伙,真就继承了他那个年代基建狂魔的特征。

    不过纵使如此,大明境内的驰道也就修了七成不到。

    当然,德阳到长安的驰道修得更慢……

    再说教育和医疗。

    大明学堂和大明医院在过去几年,已经遍布了整个大明!

    尤其是大明医院,这几年的大明医院真可谓是声名远播,不少周边各国的达官贵人都会来大明就医。

    这也使得大明又多了一张名片。

    当然,大明的教育就要稍微差一些了,不过这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就能看到成效。

    至于吐蕃,吐蕃这几年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自从李承乾采纳了长孙冲的意见,提早加大了对苏毗的扶持,吐蕃的日子就难熬了。

    按照一个月前的消息来看,这两个国家在过去长达三年的互相攻伐之中,都是元气大伤。

    总的来说,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大明得到了平稳的发展时间。

    虽然长安那边屡屡出招,但大明这边也都有惊无险的应对了下来。

    而大唐,其实这三年也没闲着。

    自从戴冑在贞观八年病逝以后,主政大唐户部的温彦博,就和房玄龄两人沆瀣一气了。

    这俩家伙,处处针对大明的货物,在一定的程度上,还是对大明的商业起到了一定打击的。

    当然,这两个家伙也不单单只是做了这个,这几年,在他们两人和段纶等人的配合下,的确是大力的发展了大唐的工业,不敢说超越了大明,但的确是做出了不少成绩。

    而房玄龄这些家伙也的确是一群善于学习的人,当他们发现了大明银号的好处之后,当即就在大唐复刻了一个大唐银号。

    要不怎么说这些人脸皮厚呢,一边模仿着别人的方式,还一边派人去日月山取经。

    而他们在琢磨着如何强大大唐的时候,李二却是开始了另辟蹊径。

    是的,这个家伙终究还是目光盯在了东南亚上面。

    可这几年派了不少人去那边打听情况,虽然每一个消息几乎都能让他激动不已,但每一个消息传回来的时候,都会附带着瘴气二字。

    这就让他很无奈。

    无法破除瘴气,他纵使知道那边有金山银山,他也无法施为。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贞观十一年,七月。

    一个噩耗从大安宫传了出来。

    太上皇——李渊,驾崩了!

    这一下子,不管是房玄龄、还是魏征等人,都慌了!

    他们知道,动乱将至!

    当然,他们不知道,如果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李渊在贞观九年就该死了。

    但某个自认为还没做好准备的家伙,愣是在过去的几年,时常安排大明医院的大夫,悄悄来为李渊把脉开药,这才将其拖到了今天……

    可人上了年纪,阎王爷也点了卯,该死还是得死,神仙都救不了……

    然而,随着李渊的死,这天下终究是要不太平了……

    说句难听的,这几年的天下太平,还真就多亏了那个蜗居在大安宫的老家伙还勉强的硬挺着。

    而李渊的死,也如风一般,传遍了整个天下。

    一时间,不知道多少人搬好了板凳,准备坐看这场绝对会引起天下动荡的巨大风波。

    也有不少人把目光投向了西北,他们也想看看,西北的那些家伙,到底会做何打算。

    说到底,他们也好奇啊。

    这两天从新琢磨了一下后续剧情的走向,应该明后天开始爆更了。

    (本章完)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