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狼烟晚明 一百四十八章 石砫宣抚司

作者:解衣唱大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6-25 16:29:57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


随机推荐:破碎 全家炮灰读我心,沉迷在线崩剧情 全家偷听我心声杀疯了,我负责吃奶 外科医生的谍战生涯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 重回古代娶女帝 无敌万岁爷 

    一百四十八章石砫宣抚司

    孙杰收复保宁几乎可以算兵不血刃。此战“明军”的战损微乎其微:连死带残仅百来人,而且,还都不是他的部下。好吧,这些人,甚至只能勉强在理论上被叫做明军,大明兵部的《兵册》上,莫说他们连名字都没有,甚至连部队番号都没有,更不用说什么粮草军饷的待遇了。

    然而,这支部队,在真实的历史上却享有赫赫威名——如果说军神戚继光的戚家军在大明军史上是睥睨四方的总冠军,那么,这支部队便是当之无愧的亚军,再牛气冲天的军头对此也绝不会有任何异议!

    因为,他们的名字叫做……

    白杆兵!

    全大明独一无二的女总兵秦良玉的白杆兵、三千年国史中唯一被列入将相传的女英雄秦良玉的白杆兵、曾经把号称嗜血的八旗打得怕到骨子里的白杆兵、老弱残兵竟吓得屠尽川人的张献忠,至死从不敢向小小的石砫越雷池一步的白杆兵!

    不过,此时他们的指挥官还不是秦良玉,而是秦良玉的丈夫马千乘。马千乘被监军太监邱乘云害死以后,秦良玉才成为这支军队的主帅,并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传诵至今。

    石砫,地处川东,以石潼关、砫薄关而名。洪武八年,改石砫安抚司为宣抚司,隶重庆府。播州杨应龙作乱时,石砫宣抚司由女土官覃氏行宣抚事,她的选择,差点给石砫马家带来一场灭顶之灾。

    马千乘是马家长子,而覃氏却偏爱次子马千驷,她误以为杨应龙能够成事,于是聘其女给马千驷为妻。马千驷去了播州帮助老丈人造反,被新婚燕尔的马千乘抓住机会向大明表忠心:马千乘率三千白杆兵协同官军平叛,秦良玉*则带了五百娘家陪嫁的勇士“裹粮自随”。

    万历二十八年正月初二,杨应龙叛军乘官军过年夜宴偷袭。到底是堂堂威武之师的大明官军,当场就炸了营,跑得漫山遍野,那排山倒海般狼奔豕突的阵势把偷袭的叛军吓得差点全部活活笑死……

    可惜,这时候,马千乘夫妇来了!

    一方面,为了保住石砫马家,另一方面,也是要发泄积蓄已久的怨气,三千五百白杆兵不仅把叛军杀得大败,更是一鼓作气直捣叛军老巢,连破金筑七寨!

    白杆兵得名于他们的主战兵器:用强度韧性俱佳的白蜡树为枪杆制作的带钩长矛,尾部有环——史书里记载:矛尖突刺,尾环锤击,所向无敌。嗯,最好别信,啥叫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这就是。这是从未上过战场的不知兵的文人坐屋里闭眼胡诌的。别说披甲,就是无甲,被一个铁环撞到能有多大伤害?而且还要把长枪掉个头去撞?累不累啊,有那个功夫你倒是直接捅他不就完了么!这个铁环的真实用途是“首尾相连”:无论是攻打山上的寨子还是攻城爬墙头,带钩的矛头钩住石缝砖缝,下面的人再用矛钩钩住前面枪尾的铁环,几杆枪搭在一起便是一个简易云梯,勇士们就能迅速攀援而上!换句话说,这种主战兵器是完全按照当地多石山的独特地理环境而量身打造,因此成军的白杆兵可以被视为是一支山地战特种兵。

    等官军收拢了溃兵,跟在白杆兵后面腆着脸耀武扬威地来到扼守杨应龙咽喉要地的桑木关,又都傻了眼:这得打造攻城器械啊——放在内地,这时候是个借机抢劫百姓的好机会,但穷乡僻壤一个人都没有,只能实打实地砍树了。一众将领正对着城墙犯愁,琢磨着怎么磨洋工报军费讨赏钱时,桑木关竟又被白杆兵拿下了!只见他们冲到城下,几人一组,用白杆枪攀挂住城墙,几十支长枪首尾相接,瞬间城墙上便像爬山虎似的被搭起了一面攀爬网!每一名挂好了长枪的勇士纵身而下,就地一滚再立起时已取下背上的弓箭,单膝跪地向城头做压制射击!后面的人则敏捷得猿猴一般,顺着长枪眨眼间攀上城墙,不一刻,那一段城墙就已全部是白杆兵的身影!先登的勇士们没有急于冲锋,而是结成枪阵牢牢地控制着那一段城墙,掩护后援。枪阵的范围在慢慢扩大,不到两刻,登城的已有千人之众,一声急促的梆子声——这是秦良玉的发明,西南边陲没有明军那些旗帜、号炮、烟花、金鼓等通讯工具,秦良玉发明了不同节奏的梆子作为发布各种命令的手段——白杆兵全军总攻,号称天险的桑木关半日而克!

    桑木关一失,杨应龙自知大势已去,不久后自杀,马千驷也死于乱军,播州之乱遂平。战后叙功,白杆兵为“南川路战功第一”!马千乘便名正言顺地成为石砫宣抚司长官。

    不过,等到天下太平,忠心耿耿并立下大功的马千乘也该大祸临头了——见白杆兵这么能打,朝廷肯定不放心啊!怎么办?派太监监军。

    这个太监叫邱乘云。

    监军负责分配粮饷物资,是个肥差。可是,没仗打了,监哪门子军?再说了,白杆兵是“蛮夷土兵”——别看自己都是废柴,官军依旧瞧不起,就是如此称呼他们的——压根朝廷就不会给他们拨粮发饷,怎么发财?

    邱乘云于是动起了“找矿”的心思。

    石砫产锌,当地人习惯性地把锌称为“毛银子”,邱乘云借题发挥,硬说发现银矿,找马千乘索要一万两封口费,否则,石砫的全体乡民便要举族搬迁,腾出来地方“开矿”。耿直的马千乘自认对朝廷有大功,而且获得过大皇帝的诸多封赏,自然当场拒绝……然后,就被污“谋反”了!

    别看朝野里那群“正人君子”任何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能给你上纲上线的挑毛病,太监指证功臣“谋反”这等大事,却集体沉默了。无他,公公们是大皇帝的家奴,谁惹得起,谁惹不起,这群“正人君子”们心里明白着呢!

    自以为身正不怕影子斜的马千乘失算了,因为他不懂得,通行大明的游戏规则其实是“鞋歪便不怕你脚正”!

    邱乘云用了激将法:“敢不敢到京师对质”?

    马千乘敢。

    所以他死了。

    得知首领要被解送京师消息的乡民、白杆兵们持械把邱乘云和一众爪牙围了!这时候,马千乘有N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上策:想办法将邱乘云暗地里弄死,报一个死于盗贼,顺便以给邱公公报仇的名义把平时看不顺眼的哪个仇家干掉,马家势力得到进一步扩张。

    中策:当场格杀,拥兵自重,上书自辩。面子上下得去的前提下,一条太监的命跟再冒险来一次播州之乱,孰轻孰重大皇帝分得清。最多是象征性地处罚一下——为了“安抚”以免“生变”,这个处罚既不会太重,过阵子也会撤销。

    下策:置之不理。反正强龙难压地头蛇,你奈我何?

    然而马千乘采取了下下策:亲自驱散了部下,慨然上了囚车。

    一去三年。

    在诏狱里的三年。

    从入狱的那一天一直到死,都没人问过一句话的三年。

    最后死在诏狱,死得不明不白。当然,这些是后话。

    话说孙杰,面对固若金汤的保宁府,想起了入川路上曾有过一面之缘的石砫宣抚司——彼时马千乘还没下狱,孙杰溯江而上途径忠州(今忠县)时,曾经慕名拜访过自己。而孙杰也久闻白杆兵的威名,为了对付奢安两家,更是有意结纳。英雄重英雄,一场大酒,二人均有相见恨晚之感。此时的孙杰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派了亲卫史二雷向马千乘求助,想借五百白杆兵伺机对南津关发动一场奇袭。以孙杰的想法,偷袭打下南津关,便可以给四川三司施压,要求人员和粮草的征调,再强渡嘉陵江,发动对保宁府的强攻。

    没想到,马千乘竟亲自来了。还带了三千五百白杆兵!

    孙杰被深深地感动了,见了马千乘一时竟不知说些什么。

    更不善言辞的马千乘大笑着拍了拍孙杰的肩膀,撂下一句话:“既然是兄弟,这两个字哪里只能口里说说而已?带哥哥去看看贼情吧。”

    这几日李松去了保宁府,守关的是吴大壮。只带了几名亲卫的孙杰领着马千乘众人来到南津关一箭之地,吴大壮见来者既没有披甲(这支白杆兵装备的是藤牌和藤甲),更没推什么攻城器械,便没往心里去。没想到刚刚放下心,耳中就听到一阵急促的梆子声,随即那群家伙便不要命似的一股脑冲了过来!

    连个梯子都没有,你们怎么爬墙啊,难道都是猴子么?完全没醒过味儿来的吴大壮目瞪口呆中,当先的白杆兵已经奔到城下,借着冲力直接蹬着笔直的关墙向上冲了四五步,接着“啪、啪”的一连串声响,几十只长枪便搭上了半截高的关墙。矛钩贴着墙砖发出刺耳的刮擦声,随后又是“咔、咔”的一阵响,大多数矛钩都死死地钩住了滑落路径上的砖缝,吴大壮忍不住想探头向下看个究竟,手刚刚扶上墙垛,一支羽箭便擦着鼻尖几乎贴着面门飞向天际!

    从没见过这种打法的吴大壮这才反应过来,大吼着命令弓箭手集中,可惜,已经晚了!这段两丈来宽的城墙下飞来越来越多的羽箭,不到一盏茶的时间,密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吴大壮所能集中的全部弓兵。吴大壮只有两百多名弓箭手,而且这些射手要兼顾整个南津关——守关的主力是协防的百姓,他们负责投石。但没见到攻城器械,吴大壮便没下令百姓们上墙!

    其实,即便百姓们全部上墙,战局也不会有丝毫改变:百姓们当然不可能披甲,三千五百名白杆兵里,五百人是负责爬墙的先头部队,其他人跑至半途便纷纷摘下背上的弓箭向这一段墙头射击!这种角度和箭雨的密度下,只要接近墙垛,任何人都会在瞬间变成刺猬!

    墙上的守军都像吴大壮一样傻在当场,转眼间,这段墙垛间便冒出几支奇怪的带倒钩的矛尖,漫无目标的对周围乱捅一气,随后便有几个野人样的家伙蹿上来,嘴里喊着完全听不懂的蛮话,呀呀叫着,结成了一个小小的枪阵!

    完了!这是大白天遇到山鬼了啊!吴大壮心胆俱裂地想着。转身刚刚跑出几步,感觉被一股大力一推,低头望去,自己的胸前透出寸许长的一截矛尖。

    “这种武器太厉害了,矛头后面的倒钩既能钩住城墙,还能阻止枪头贯穿人体后拔不出来……”大量分泌的肾上腺素让吴大壮没感到疼痛,这竟是他死前的最后一个念头。

    *相传,秦良玉自小喜欢兵法,陪嫁的嫁妆里竟有十几卷兵书。白杆兵是石砫马家的部队,秦良玉后来做了改良,不仅制定了各种梆子讯号的命令,后期更给白杆兵配备了大量火器。有关白杆兵的传奇,我们将在本书第三部《天问》里有更多的描写。

    顺便一说,明朝男人平均身高一米六左右,而秦良玉——根据其战甲推算,身高为一米八六!当然,只是一说,信不信由您,嘿嘿。

    【欢迎转发,多谢投票支持。】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