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朕真的不务正业 正文卷 第四百五十章 杀人不一定要动刀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3-16 18:06:41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


随机推荐:亮剑:我赵刚,抬杠就爆装 大唐:国师大人五行缺德 北凉拥兵三百万,父王让我叫上皇 抗战:神级战将 喜唐 大明第一莽夫 乱世小药铺 陛下,九皇子造反了! 

    汪道昆亲自前往了会同馆驿,而不是汪道昆坐在工部照会,等铜祥铜厂总办陈成毅前往工部报到,这是汪道昆对陈成毅的重视,同样是汪道昆对大明问题解决的思考。

    “见过大司空。”陈成毅面对汪道昆的来访,受宠若惊。

    工部,六部之末,上一任工部尚书郭朝宾在文华殿上,如同一个透明人一样,很少对国朝政令有什么意见,通常都是廷议做出了决策后,工部进行执行,只是很偶然的情况下,工部才会表达自己的意见。

    郭朝宾一个踏踏实实干活的老实人,汪道昆和郭朝宾极为不同,郭朝宾不争不抢,而汪道昆既争又抢,在他入朝第一天,他就给了陛下一个三年游龙号下水的承诺,而这个承诺正在一步步实现,甚至还多了一個飞云号。

    六部之末,也是大明顶层建筑的底层,在地位上,汪道昆就是实打实的明公,和之前多数工部尚书将工部当做跳板也不同,汪道昆对工部的重要性有自己的见解。

    “免礼,今天我过来,就是询问你关于铜祥镇的情况,看看咱们大明的滇铜有没有可以参详的地方。”汪道昆很客气的示意陈成毅不必多礼,而后和陈成毅坐下好好聊了聊铜祥镇。

    如果聊别的,陈成毅还有些拘谨,可是聊到了铜祥镇,那就到了陈成毅最擅长的领域,他侃侃而谈,将整个铜祥镇的情况娓娓道来。

    陈成毅思索了一下说道:“铜祥镇,现在有壮丁四万人,丁口共计二十万人,本来,总督殷正茂让我采集铜砂,将铜砂贩回大明,因为吕宋没有提炼的能力,可大明的海港都是寸土寸金,如果远离港口,贩运困难。”

    “所以在第二年,我们就大胆的开始自己提炼铜砂得到赤铜,再运往大明,万历六年,我们的赤铜产量提到了六百五十万斤,三年时间过去了,赤铜产量增至1200万斤。”

    “铜祥镇的铜料,品位不高,每一万斤矿料,可产铜四十四斤,为了铜料,总督征召了民夫,修建了一条长达六十六里的驰道,从铜祥镇修建到了马尼拉,所产赤铜黄金等物,可以最快流转到大明。”

    “历九年发展,我们一共在吕宋群岛一共找到了十一处铜山,如果能将这十一处铜山和港口用官道驿路打通,那么吕宋赤铜每年产量,会从1200万斤,增长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数字。”

    陈成毅拿出了一本奏疏,递给了汪道昆,这次他回京是代公主送贺礼入京,同样也是回京述职,他准备的很是周全,大明皇帝的3712万银的开海投入,有1000万都是给到了殷正茂,而大明吕宋总督府没有浪费,主要用在了港口开发、官道驿路修建、探矿、种植园扩张等等方面。

    十一个矿山,就是目前能够找到的铜山,如果这十一个矿山都能够在未来五到十年完成前期投入,并且在十年内投产,整个吕宋的铜料产量,就会达到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而围绕着这十一个矿山建立的铜镇,也会成为支持总督府的中流砥柱。

    朱翊钧从不介意殷正茂的贪腐,如果这十一个铜山真的能开采完成,殷正茂拿点也无妨。

    铜祥镇,也是官厂团造的实践,矿区拥有大量丰富的壮丁,他们遵守矿上的规矩,他们对总督府感恩戴德,对大明有极高的认同的同时,还掌控了吕宋的矿山,在殷正茂的规划里,这十一个铜镇,就是大明统治吕宋的根基。

    打下来只是开始,能够实土郡县,才是开疆拓土。

    汪道昆看完了奏疏,面色凝重,吕宋铜祥镇的品位不高,出铜0.44%,吕宋这十一个铜山的品位普遍高于这个数字,滇铜,也就是东川铜山的品位只有0.41%,而且还有开采困难,交通不便的现实困难。

    品位低的同时还不好开采,同时还不便运输,不像吕宋是个海岛,海运极为方便。

    陈成毅低声说道:“其实铜料最多的地方还不是吕宋,据我所知,智利总督区的圣地亚哥,拥有一处露天的铜山,品位极高,但智利总督区对银山更感兴趣,铜山进行了封锁。”

    “这是红毛番殖民地的普遍做法,如果能够开采,就会据为己有,如果无法开采,就会封闭,并且设有开矿禁令,任何人没有总督府的批准,不得开采挖掘提炼,违反禁令,将会被吊起来,把血放干,悬挂于矿山附近威慑。”

    不要跟泰西的番夷比残忍,那不是大明擅长的领域。

    陈成毅第一次带着人抵达铜祥镇,彼时还叫蓝贝的矿山,矿山的附近,都是被挂在树上倒挂而亡的土著,这些人在这里淘金,被殖民者发现,割破了血管,倒挂在树上,而这些风干的尸体,威慑着盗采者,殖民政府的残忍禁令,得到了贯彻执行。

    谁控制了矿山,谁就控制了这片领土。

    这一点陈成毅深有体会。

    “滇铜还是要办的,大明对铜的需求是没有上限的。”汪道昆看完了奏疏,并不认为海外铜料大量入明,大明就应该放弃对滇铜的开采,虽然朝中不断有这种风力,但作为工部尚书,汪道昆坚持滇铜开采开发,这是云南支柱产业,如果砍掉了滇铜,恐怕云南地方永远是蛮荒之地。

    汪道昆继续十分肯定的说道:“大明的白银堰塞,让大明的白银陷入了流通障碍,白银在北衙、南衙、松江、宁波、广州形成了实际上的白银堰塞,这是流通的障碍,想要彻底打破白银流通的堰塞,需要就是铜。”

    “需要万历通宝。”

    申时行继任了松江巡抚之后,和汪道昆依旧保持着书信来往,申时行说,金钱不对穷人开放,是有理由的。

    白银集中在大明最繁荣的地方,造成了物价的昂贵,而白银也成为了遮奢户向下朘剥的利器,钱总是流向最不缺钱的地方,这个道理普遍适用。

    而白银,一如过去的土地兼并一样,集中在了少数人的手里。

    白银流转的通畅程度,影响到了大明从小农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蜕变,大量流入大明的白银,在少数人手里空转,这种空转,形成了富者越富穷者越穷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还在扩大。

    想要打破白银堰塞,减少货币对百姓的朘剥,就应该从铜钱下手。

    “如果大明朝廷每年可以铸万历通宝五十亿枚,那么堰塞问题就会得到缓解,如果每年可以铸造万历通宝七十亿枚,那么堰塞问题就会得到彻底解决,铜钱还是大明大多数百姓们使用的货币,而不是白银。”汪道昆和户部尚书王国光深入沟通过这个问题。

    八十亿枚万历通宝,大明每年需要一亿两千万斤赤铜。

    白银的堰塞造成的危害,不亚于天灾中的洪水堰塞,白银在少数人手里的无意义空转,也让大明开海失去了本来的重要意义,白银的流入没有加速大明的商品流转,那白银就等于没有流入。

    此时的大明其实也面临了费利佩二世的难题,新世界探索的泼天财富,海贸的厚利,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没有让西班牙脱离宗教的束缚,也没有让一盘散沙的西班牙拧成一股绳,费利佩二世可以通过丝绸来纾困自己的困境,可是大明没有外力可以借助。

    汪道昆主要目的就是沟通吕宋铜料诸事,赤铜流入大明的重要性,他侧着身子问道:“智利总督区,真的有那么多的黄铜吗?为何泰西的大帆船抵达大明从来没有携带大量铜料?”

    陈成毅低声说道:“泰西的大帆船抵达大明主要是白银、巴西红木染料,这些盈利更高,泰西船队的规模,本身就不是很大,万历元年,不过只有一条三桅夹板舰罢了,现在的五桅过洋船还是大明卖给费利佩和安东尼奥的。”

    “原来如此。”汪道昆了然,相比较黄金、白银、红木染料、香料等等高附加值商品,赤铜的盈利就变的有些尴尬了,就连硝石,也不会成为‘泰西朝贡贸易’的货物之一,因为有更高盈利的商品。

    随着海上贸易的不断繁荣,这些有一定利润的商品,才会不断涌入大明。

    “恭送大司空。”陈成毅再次俯首作揖,拜别了工部尚书,到现在,陈成毅都不知道汪道昆这次来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汪道昆在写一本奏疏,主要内容则是白银的流转,所以他要亲自询问一番,心里才有底,他的政治主张需要大量的赤铜才能实现。

    汪道昆已经有了极为清晰的思路,他找到了王国光,和王国光深入沟通之后,和王国光一道,前往了张居正的全楚会馆。

    张居正正在养病,这是皇帝朱批的一个月的假期,此时的全楚会馆依旧是守备森严,虽然缇骑已经撤退,但是陛下安排的二百铁林军,依旧在保护着全楚会馆的安全。

    汪道昆和王国光一起到了全楚会馆拜访,张居正自然要接待,当听到是国事的时候,张居正略微有些哑然。

    “你们要谈的问题,我实在是无法给出清楚的答案,不如大司空写成奏疏,呈送御前。”张居正不是不想处理,而是他现在休息,不便处置。

    等这件事讨论的差不多了,张居正假期正好结束。

    陈成毅在京师逗留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才将金器和礼器拿到手,打造需要时间,而这段时间,京堂最大的风力舆论,不是戚继光在河套的持续推进,对草原诸部的传檄而定,而是王崇古被弹劾。

    王崇古为了自保上的《请均田役疏》,将名目繁多的劳役合并到了土地之中征收税赋,将四差银完全并入田役之中,引起了极为广泛的反对,王崇古的这个政治主张的逻辑非常严谨,甚至有嘉靖年间兵部尚书唐龙的实践经验,王崇古的政治主张很难反对,但王崇古这个人非常容易攻讦。

    王崇古成了京师笔正们口诛笔伐的对象,街头巷尾都是对他的讨论,很快,大明京堂的科道言官就有了反应,开始了对王崇古的连章弹劾,甚至不需要编织罪名,只需要简单将王崇古干过的事儿罗列一遍即可。

    到了这个时候,大明科道言官,这些个儒生们就像是忘记了孔夫子所说的‘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了,倒算了二十年,甚至还把当初的河东盐案,拿出来说事儿。

    张四维被族诛,就是代表着翻篇了,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

    这个世界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敌人和朋友总是动态转化的,敌友的立场,会随着利益的分配、大趋势的变化而变化,尤其是在戚继光顺利取得了板升之战的大捷,并且顺利向着河套挺进之后,晋党已经证明了他们完成了转向。

    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高拱败给了张居正后,晋党就开始转变了,在杨博、葛守礼、王崇古三代党魁的不断改变之下,晋党已经摘掉了身上皇权敌人的标签。

    斗争的最大前提,就是搞清楚谁是敌人,谁是朋友。

    朱翊钧严词训诫了科道言官,但是已经无法阻止科道言官的连章弹劾,而王崇古的反应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张居正在休沐,王崇古作为实际上的首辅,有大把的手段对付科道言官,以前王崇古就给科道言官下套,引诱他们伏阙,让矛盾激化。

    王崇古甚至不需要其他的招数,只需要把自己用过的办法,再用一遍,把事情推给皇帝就行,以王崇古的圣眷,朱翊钧也不介意支持他。

    但王崇古选择了致仕,不堪科道言官的口诛笔伐,选择离开,王崇古选择了投降。

    “《天下困于兼并纾困流氓疏》、《论宋时监当官稍复疏》、《官厂团造疏》、《请均田役疏》可是放进了偏殿橱窗里的国策,王次辅此去,这官厂团造、监当官、均田役,该如何是好?”朱翊钧在通和宫御书房宣见了大明次辅王崇古。

    王崇古叹了口气说道:“陛下,臣年纪大了,等元辅回朝,臣就该颐养天年了,汉室江山,代有忠良,咱大明又不是没有能办这些事儿的人杰,陛下何必忧虑,臣老了,臣比元辅还要大十岁呢。”

    朱翊钧摇头说道:“那晋党呢?无论是王家屏还是范应期,以他们的资历和名望,现在担任党魁为时尚早,此时的晋党没了党魁,过不几日就散架了。”

    谭纶病重后,浙党内部有足够威望的人来继承党魁身份,比如汪道昆,比如沈一贯,比如刘应节。

    张居正休沐,他身后还有梁梦龙、申时行、凌云翼、石茂华等等等等人物。

    可是王崇古现在离开,晋党真的没人可用,范应期和王家屏还在地方熬履历。

    “这不是正好吗?”王崇古摇头说道:“俺答汗被俘了,这晋党没有也罢,当初走到一起,也是为了拒虏,现在虏没了,就没必要结党了。”

    晋党故事的开始,是为了应对俺答汗入寇,后来走着走着就变成了僭越的逆党,张四维被族诛后,才算是摁住了那些野心家的野心,现在俺答汗被抓到了京师来,晋党也该散了。

    没有党魁,晋党散了也就散了,当初徐阶组建的清流,也是结党,徐阶倒了之后,徐党也散了,人会死,结党也会散。

    “王次辅真的是好算计啊。”朱翊钧恍然大悟,王崇古这一致仕,青史论断,从高拱到葛守礼,晋党的风评会立刻上升好多个档次。

    王崇古俯首说道:“陛下谬赞了。”

    “朕不准次辅致仕,明日先生就回朝了,王次辅执意要去,待朕问过先生再说。”朱翊钧抬出了张居正压王崇古。

    王崇古最怕张居正,主要是斗不过。

    “啊?”王崇古呆滞了下,连连摇头说道:“陛下,臣真的年事已高,这晋党党魁,臣想好了,交给大司徒王国光便是。”

    “王国光不是你们晋党的叛徒吗?这可是当初杨太宰、王次辅亲自认定过的。”朱翊钧一愣,他其实以为王崇古在以退为进,这是一种很成熟的玩法,科道言官弹劾、大臣致仕、皇帝温言挽留,进而堵住科道言官的嘴。

    朱翊钧以为王崇古并没有真心想走,但他准备让出党魁,并且把党魁交给叛徒的时候,朱翊钧知道,王崇古真的打算致仕了。

    他居然玩真的!

    “这敌我,也在变化之中,既联合又斗争,不是矛盾说理的核心纲领吗?”王崇古摇头说道:“什么叛徒不叛徒的,都是为国朝做事,不能干的越多,受的委屈越大,都是陛下的臣子罢了。”

    “真要走?”朱翊钧也不打机锋了,直接问了出来。

    王崇古有些释然的说道:“臣的确撑不住了,臣这一辈子都在计较一家之利,陛下说的几本奏疏,臣也是为了私家之利,之前上《请均田役疏》算是唯一为国朝做的公事了,那时候,臣就在琢磨着致仕了。”

    “朕听闻一个月前,王次辅还拿着七星环首刀,追了王谦两条街才罢休。”朱翊钧仍在挽留,王崇古的去留兹事体大,内阁还好说,官厂团造、刑部、晋党,都是问题。

    “陛下,戚帅正在河套征伐,再不退,臣就是千古佞臣了,臣不想和严嵩在一本佞臣传上。”王崇古说出了自己致仕的另外一个原因,除了身体问题,就是河套问题了。

    复套之后,他作为晋党党魁,必然要为晋党牟利,他虽然自诩奸臣,但并不想和严嵩在一本奸臣传上,只想得到一个褒贬不一的评价。

    “王次辅想要回蒲城怕是不能了,朕在西土城为次辅营造了家宅。”朱翊钧思索了片刻,终于准许了王崇古的致仕。

    “陛下臣去了,唯独放心不下王谦。”王崇古就这么一个儿子,见陛下同意致仕,为王谦求最后一份圣眷。

    “朕会好生看顾他的。”朱翊钧露出了个让人放心的笑容,王谦三十多岁了,早已经到了而立之年,虽然平日里有些猖狂,但没有做那些不能容忍的恶事,可能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是个孩子。

    “臣,告退。”王崇古起身,俯首见礼,而后离开了通和宫的御书房。

    这一退,下次收到消息,就是王崇古的讣告了,就像葛守礼。

    朱翊钧看着王崇古略有些佝偻的背影,心中有些五味杂陈,其实一直到今天,朱翊钧依旧对王崇古有些忌惮。

    “冯大伴,让徐爵告诉游七,王崇古要致仕的事儿,看看先生什么想法。”朱翊钧掏出了对王崇古利器,张居正。

    王崇古走出了通和宫御书房,走出了通和宫,走出了宦官和缇骑的视线后,身形立刻挺拔了起来。

    其实他的身体在大医官的调理下,还能再撑个几年,但这是晋党、王崇古唯一平安落地的机会,他选择了急流勇退。

    高位不可以久窃,大权不可以久居,权盛者摧,功高者隳。

    官厂团造有汪道昆这个工部尚书,监当官、均田役,有张居正这个帝国太傅首辅,均田役刚刚开了个头,在普查丁口,晋党有王国光做党魁,他王崇古也没有给朝廷留下一个不能收拾的烂摊子。

    刑部尚书王崇古推荐了大理寺卿陆光祖。

    他早就想好了,致仕后,著书立说,把自己这些年的奏疏整理成册,顺便跟那些笔正们好好论战一番!俺答汗都被俘虏了,他过去都是忍辱负重!

    王崇古哼着小曲,准备明日文华殿廷议后,彻底离开朝堂这个大漩涡。

    次日的清晨,阳光明媚,王崇古换上了自己的官服,来到文华殿偏殿,等到缇帅赵梦祐净鞭三响之后,和其他廷臣一道,走进了文华殿内,开始每日廷议。

    “陛下,臣以为给事中刘铉、彭应时、御史尹瑾、高维崧等人所言皆为旧事,王次辅引咎归辞,以旧事去大臣,臣以为不妥,还请陛下三思。”张居正回朝后第一件事,就是王崇古致仕这事,他不同意。

    “陛下都同意了!”王崇古已经在盘算着《美好的退休生活》了,结果张居正横生波澜!

    王崇古是没有料到张居正会阻拦。

    按照大明流程,大臣上了奏疏,陛下温言挽留,大臣执意离去,陛下批准,下章吏部,吏部开始走流程,张居正是首辅兼吏部尚书,从万历元年杨博致仕后一直兼任,张居正当然有资格也有权力去阻拦。

    王崇古没有想到,因为张居正是他的政敌,连死都要把他一块带走的那种生死政敌。

    他都准备溜了,皇帝都准了,张居正突然跳出来反对。

    “王次辅这是放了火就想跑不成?均田役疏沸沸扬扬,一本奏疏入朝,天下非议不断,王次辅这溜之大吉,把这事儿全都扔给廷臣,是不是太没有担当了?”张居正立刻说道。

    王崇古明白了张居正的意图,这是要他一起跟着挨骂,他大声的说道:“我老了,我六十七了!七十古来稀,我这都快古稀之年了。”

    “陛下,臣昨日问过解刳院大医官了,王次辅身体很是硬朗。”张居正对着皇帝说道:“一把环首刀挥舞起来,那还是虎虎生风,宝刀未老,丝毫不逊当年浒墅关之战。”

    浒墅关之战,当年王崇古苏州任兵备副使,跟着应天巡抚曹邦辅在苏州浒墅关,击退了倭寇,和俞大猷一起出兵追击倭寇出海,斩获良多,夏港、靖江,都是王崇古和倭寇博弈的战场。

    王崇古和俞大猷是一同抗倭的战友。

    张居正提起这茬儿,就是给王崇古表功,给事中和御史们攻讦王崇古没有忠君体国之心,有僭越大罪,但王崇古年轻的时候,也是以进士身份带着军兵冲锋在前,不畏生死之人,人是很复杂的,人心易变,用好人坏人这种二元对立的论断,去评论一个人是不完整的。

    “晋党这个烂摊子,还是王次辅担着吧,我事情很多。”王国光也是站出来,算是挽留也是拒绝。

    他当初和晋党走散,分道扬镳,就是看不上晋党只计较门户私利的做派,到现在晋党的整体风气和原来还差不多,他突然空降当党魁,光是跟晋人内斗都够他喝一壶了,哪还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

    万历会计录还没修完,清丈还田查丁口,都要户部去做。

    “啊,王次辅要给朕留下一个烂摊子吗?就暂且不要辞去了。”朱翊钧看向了王崇古说道。

    想跑?没门!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

    大明皇帝用人,从来都是可持续性竭泽而渔。

    “臣领旨。”王崇古突然发现,自己可能被陛下给演了。

    陛下昨日若是真的同意,就不会有今天这出了,美好的退休生活,离他越来越远。

    “松江巡抚申时行奏闻,稽税院穿透执法,洞庭商帮和宁波商帮鼓噪舟师、偷漏海税,虽已追缴所欠,但仍请朝廷严惩不贷。”张居正说起了第二件事。

    挑唆舟师的大东家被申时行找到了,申时行在穿透执法,朝廷盯着舟师,那是把朝廷和舟师对立,要找就找到幕后鼓噪之人。

    现在找到了,询问朝廷处置的办法。

    “洞庭商帮和宁波商帮,以后抽分从百值抽六增至抽分三成,为期五年。”朱翊钧平静的说道。

    惩戒性关税提高到了30%,在激烈的南衙竞争中,这两个商帮因为过高的成本落入劣势之中,最后轰然倒塌。

    杀人不一定要动刀。

    朱翊钧甚至不用亲自动手杀人。

    而舟师们以后就会明白,这群大善人的承诺根本不值一提,因为他们面对朝廷铁拳的时候,自身难保。

    (本章完)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