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寒门帝师 第一卷 第560章会试第三场,什么叫策问?

作者:我是泡泡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1-01 18:15:01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


随机推荐:三国:我在季汉当丞相 我妈才是穿越主角 穿成作精老太,别人逃荒我开荒 带崽穿越 家祖朱重八:让你女儿怀孕怎么了? 三国:因长得帅被小乔捡回了家 暴君吕布 阿Q造反记 

    二月十五那天,考生们进场时的脸色明显轻松了很多。

    若说第二场还有点忐忑的话,那第三场时,命运就已经决定了。

    徐鹤第二场时怀疑吴兴邦在搞事情,所以回去后郑重提醒了谢良才和欧阳俊二人,一定不能松懈。

    即使是第三场,也要拿出首艺的专注来写。

    到了第三场,刚搜检完坐下,没多久,第三场的试卷就发了下来。

    这会儿,就算是发卷子的小吏们,脸上也没了第一场时那种如临大敌的感觉了。

    他们笑嘻嘻地发卷,有的时候还跟考生说笑一两声,巷道里的御史和号军见到这种情况,也没人去管。

    等徐鹤拿到卷子时,试卷上洋洋洒洒好多字。

    第三场考的是【策】,一共有五道题。

    策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问题,汉朝试士,以政事、经义等设问,写于简策之上让应试者对答,所以叫策问。

    后世的名词【对策】来源就是这里。

    汉文帝前元十五年九月,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谏者,亲策于廷。

    对策者百余人,晁错考为第一,由太子家令擢升为中大夫。

    这是华夏历史上的策论之始。

    汉武帝时,诏策问贤良。

    其后公孙弘、董仲舒都以策进。

    策分为两种,对策之外还有射策。

    对策是由皇帝公开命题,让应试者回答。

    射策则将若干题目做成题签,由应试者随意抽取,抽到什么题目就回答什么题目。

    董仲舒以对策为江都相,儿宽以射策补太常掌故,都是汉代以试策衡士的着名案例。

    到了隋朝,科举试策才有了雏形。

    隋炀帝你说他是个昏君,但其实是个很有能力、很有作为的皇帝。

    他始设进士科,就是用试策取士。

    所以,科举制度刚刚开始出现时,其实策才是考试的内容。

    到了本朝,太祖提出科举中要“策以经史时务,以观其政事。”

    所以,试策在本朝时乡试、会中单独拎出来考试的重要项目。

    不仅乡试、会试要考,殿试也要考。

    一般试策,少则三题,多则五题,一般取中,四题。

    所以当徐鹤拿到试卷时看到上面的题目又傻眼了。

    吴兴邦一共出了五题。

    不知道是吴兴邦憋久了没当会试总裁,所以特立独行?

    还是人格上有缺陷,搁这报复社会来了。

    果然,一看到试卷上出现五题试策,徐鹤的周围顿时哀嚎声不绝于耳。

    徐鹤没有去管这些士子们的抱怨,反而在心中将试策的考试要点重新捋了一遍。

    说实话,平日里他也是更关注八股文写作,对于试策并没有花太多精力在这上面。

    试策的解题方法是边论边问,没题一般不能超过三百字。

    考生根据题目,逐条回答,这里有个专用名词叫做条对。

    也就是说,考生的卷面也是有成绩的。

    考官出题顺序就是你的作答顺序。

    如果你一通瞎几把乱写,那——0分。

    虽然二三场不如第一场重要,但你若是0分,那也不可能被取中。

    考试的文体也很有讲究。

    汉代策文,都是有话就说,有屁就放,直抒胸臆,实话实说。

    到了魏晋崇尚骈俪,讲究用文采打动人。

    而本朝跟前朝不太一样,试场中的策题,杂举乱七八糟很多事,盈篇累牍,但真正有用的话,其实只有二字、四字。

    不过,策问依题答对,虽然崇尚文采,但也要实话实说,不能用架空排句塞责。

    所谓“判必通律,策必稽古”说得就是这个了。

    徐鹤回忆了一番考试要点,这才打开试卷不慌不忙读了起来。

    只见上面写道:

    问:我太祖高皇帝,尝命儒臣纂集《存心》、《省躬》二录。凡历代帝王祭祀而有感于灾祥,及汉唐宋以来灾祥之应于臣下者,皆载焉……

    敢问诸士子,不知今日尚有可以益纾宵旰之忧,以为召和之助者乎?有则请敬陈之,将转以献之于上。

    好家伙,这第一题就是送命题。

    大概意思就是张士诚叫人编了两本书,书里说了很多灾祸祥瑞应验在臣下身上的故事。

    那么现在有没有这方面的事情呢?

    有的话,请写出来,我把交给上面研究研究。

    特么……

    你但凡敢在试策里写:“有大臣秦某不当人子……”

    明天你就出现在三法司公审大会现场了。

    不用问,这题写祥瑞!还要歌颂阁臣。

    歌颂的是谁?

    秦某人必然要提一嘴的,但主要表扬的同志是吴某人啊!

    第二题:

    问:《泰》之九二朋亡与包荒并称,《洪范》五皇极亦以朋淫为戒。

    圣人之为世虑深矣。

    甘陵分部,牛李争权,汉唐覆辙可为永鉴。

    夫何宋人不戒,甘心蹈之?

    ……

    特以前代君臣得失,与凡前贤议论同异,有足为世鉴者,不可不讲也。故愿与诸士子论之。

    这个题,后面很好理解,但第一句需要点文化基础。

    《泰》,是指泰卦爻辞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解释起来就是:包容八荒,徒步涉河,不遗失偏远之地的朋友,不结党营私,这是中正的行为准则。

    九二有四大特点:一、大度包容,一切反面的东西都能容得下,包括小人;二、有气魄,有刚决果敢的勇气;三、不遗弃远贤;四、不结党营私。远者不弃,亲者不昵,这是理想的治世能臣。

    九二处于大夫之位,所以还必须忠心于盟主,怎么忠心呢?便是不拉帮结派结党营私。

    这些都是太平盛世的王朝所必须具备的。

    你看,《泰》之九二,短短四个字。

    若是对《易》不通?或者理解不够彻底。

    那这题目就没办法回答。

    这题也好办。

    《出师表》了解一下,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只要围绕着这个来写,就不会出问题!

    ……第三题……

    嗯么么么!

    ……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